谢伟:“心”与“心”的接力 托举生命的希望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4-01-30 16:10:06
浏览

  谢伟,2002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同年7月入职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已从事医生行业21年,现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谢伟自医学院毕业以来,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深耕于临床一线。修医德、行仁术,以理解包容的医者仁心关爱患者,用专业精湛的医疗技术救死扶伤,是老百姓心目中信得过的生命守护者。2009年度芜湖市首届医疗急救大赛医疗急救技术三等奖。2016年度新疆和布克赛尔人民政府优秀援疆干部。2018年度获得“芜湖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8年度获得卫健系统优秀人才。2021年度获得芜湖市医学会首届医学创新大赛优秀奖。2022年获得芜湖市“最美医师”称号。

  以平等的仁爱之心敬畏生命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谢伟在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竭尽所能地拯救生命、缓解病痛,坚持以仁爱之心,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位病患。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人都是有情感,有尊严的,病人尤甚。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挑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谢伟说。每天上午,他面带微笑地走进病房,俯下身去,倾听患者的主诉,体恤他们的病痛;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安慰,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给因疾病而备受煎熬的人们以专业的诊疗和心理的疏导。谢伟也由此被病区里的患者誉为他们的“定海神针”:看见谢医生,病就好了一半。

  心内科危重患者多,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谢伟坚持在每天下班前查看病房的每一位患者。即便一天的工作结束,脑海里的那根弦也丝毫不得松懈。他每天晚上休息时,手机总是放在枕边,保持24小时畅通,因为半夜三更手机铃声就是命令,就是责任,就是危重患者等待救治的信号。每每接到医院打来的急救电话,他总能25分钟内赶到医院,30分钟内进行手术准备,90分钟内进行手术,他深知时间的紧迫性以及生命的宝贵性,始终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敬畏生命、挽救生命。

  “一天24小时待命,365天全年无休”,这是谢伟数十年如一日,如履薄冰、殚精竭虑的工作常态。他不曾有过一句豪迈的话语,有的只是一颗敬畏生命,为他人祛除病苦的医者仁心。

  以精湛的医学技术救死扶伤

  如果给心内科医生画群像的话,可以这么说,这是一群离心脏“最近”的人——眼急手快,内心强大。手术台上,每一位心脏介入医生,都要经得住体力和心力的双重考验。身着20斤重的铅衣,面对无处不在的辐射,在X光照射显像的帮助下精准“作业”,不能有丝毫的分心,往往一场2小时的大手术下来,他们都心力交瘁。心脏介入医生一台介入手术的辐射量,相当于放射科医生一年的量,而谢伟医生每月大大小小手术至少开展50台,面对这么高强度的工作量及辐射量,除了每年一次的职工体检之外,还要参加专业性的放射工作人员体检,在排除自己免受辐射病的危害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手术台上工作,往往做手术越多,头发也就掉得越多。

  

 

  “在手术台上,介入医生的心与患者的心是同频共震的,我们是生命的接力者。”谢伟的话形象地描摹出了心内科医生的工作特点,也凸显了心内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怀揣着能给更多人解除病痛的坚定信念,谢伟不断加强个人医疗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他曾先后在南京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主修冠心病介入治疗,并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国家冠心病介入治疗资质。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压力等种种现状,心血管疾病出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有一次,一位年仅30岁的男性患者,因剧烈的胸痛经救护车送入急诊室时,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冷汗淋漓的症状。谢伟立刻收住院准备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将导管插入动脉中,进行精细化手术操作,1个小时内完成抢救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其间给予血栓抽吸,并成功地植入了一枚支架,相较于外科手术创伤小,但技术要求更高。

  谢伟事后回忆说,在患者转运导管室的过程中,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介入团队第一时间给予心肺复苏,行胸外心脏按压和除颤,待患者逐渐恢复了心跳和意识后,立即介入治疗,避免了患者严重的心肌损伤,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心脏是脆弱的,也是强大的。不甘放弃、不懈努力,这是谢伟无数次抢救危急病人时心中所抱的信念,医生拯救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还有生命背后绽放的人生。这样的无私奉献是谢伟每天的日常工作,也是无数如他这样的医学从业者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以炽热的求知之心投身科研

  “医学进步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治疗方法接踵而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技能、增加临床实践,学无止境是我们医生学习的真实写照。”谢伟自从事心内管内科工作以来,始终奋斗在临床第一线,耕耘杏林二十几年,他从一个普通的临床医生走到心内管内科副主任的岗位,个人的勤奋、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医生,谢伟十分注重自我提高。刚入职时,总能在各个老前辈的办公室看到他的身影,认真向医院老前辈请教,细心聆听他们的教诲,虚心学习他们的技术。在他的办公室里,到处摆满了各种医学杂志和专著,一有空闲即手不释卷。

  为提高个人的临床专业水平,丰富个人的临床医学理论素养,综合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医院工作之余,谢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进修,进一步深造专业知识,与高水平的专家建立长期联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今,在心血管临床和科研领域,他一直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在学术研究中追求擅于思考、勇于求真的学习理念,从冠心病介入治疗,到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的治疗,谢伟一直用行动书写医者仁心。未来,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进步,他仍将致力于冠心病诊疗技术的提升,以期为患者带来更为妥善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以专业的团队力量扶贫帮困

  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能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那就是:平凡岗位献真情的援疆精神。2016年6月,谢伟积极响应市卫计委号召,主动申请前往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并担任医疗队队长,直到2016年12月才结束援疆之旅,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技术传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属于塔城人民自己的‘医疗队’。”谢伟和医疗队队员根据当地的高发高血压慢性疾病,结合新疆高血压患病“三高三低”的特点:新疆大多数居民喜欢高盐、高热量和高脂肪膳食,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病人的发生率就偏高,但高血压患者患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开展专业的预防、诊断、治疗培训讲座,“做好高血压慢性疾病第一层防护,就是建立健康的饮食方式、普及医疗知识、转变治疗观念等。”谢伟在培训讲座上,进行健康知识普及。

  鉴于当地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状况,谢伟的援疆医疗团队与当地医疗机构成立心血管专业交流小组,每月组织开展7、8次学术培训讲座,学习交流最新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成果,分享降压、降糖、调脂、扩血管、抗血小板、抗凝、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传授专业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包穿刺及引流术等手术治疗临床知识,手把手的传帮带,将掌握的先进、科学的治疗方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塔城的医务人员。

  和布克赛尔县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5万多人口,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地普遍离县医院数十公里,就医极其不便。援疆期间,为了能服务更多的当地牧民,谢伟和医疗队员们每月在当地医院、卫生服务站的组织下深入牧区开展2次义诊。他们时常利用工作休息日,准备足够的医疗设备、药物和其他必要的物资,驱车几小时走草原,下戈壁,为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牧民提供医疗服务,给他们诊断、治疗、分发药物。方便了当地牧民就近就医,减少他们前往县医院的负担。医疗队还就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当地居民传授基本的卫生知识和预防措施,以帮助牧民预防常见的疾病,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医疗队专业而精湛的服务得到了广大牧民的一致赞誉与好评。

  谢伟在工作期间完成了多项县政府指令性任务,因优秀的工作表现荣获和布克赛尔县“优秀援疆干部”称号。

  “才不近仙者,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这句话是衡量一名合格医者的标准,也是谢伟心中的一把标尺。他在繁重的本职工作之余,义务培训乡镇医生,提高乡医的水平;去社区开展健康讲堂,向老百姓传授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提升未病先防的意识;连续数十年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2700ml。这个职业无疑是辛苦的,也是极具奉献精神的。可是以毕生所学拯救生命,减轻病痛;用优质的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这也恰恰是谢伟作为医生这个职业的意义所在。

  罗兰社区

  王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