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中林雕刻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林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001编辑 2021-12-06 15:01:47
浏览

刀封初心不染尘,笔走龙蛇出良颜

——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中林雕刻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林

王中林,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协雕塑艺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中林雕刻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林偏爱中国书法雕刻,1988年开始篆刻生涯。艺术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学无止境,他却为追求“藏魂于天然,纳灵于神功”的艺术境界将书法融入雕刻艺术之中,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造就“化腐朽为神奇”,令无数古木“变废为宝”。

千锤百炼琢岁月,急流停舟从一始

河南,天地之中,携着鸿蒙初开的曙光,氤氲混沌未凿的元气,赋予了华夏文明广阔的开端。正是在这里,横撇竖捺碰撞出了有情有义的诗歌,一笔一划诉说着绵延千年的岁月,也终于让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穿越千年时光,古朴的汉字一次次被雕刻在沉重的墙壁与泥土中,无声地诉说着人类的信仰。星辰轮转,如今,无数怀抱着希望和理想的艺术家,再一次走进汉字的世界,创造与发掘一段段不忘初心的文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中林雕刻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林就是其中之一。

王中林出生在河南的一个贫困山村,崎岖的山路令本就穷困潦倒的村落变得更加落后与闭塞。在王中林可贵的少年时光里,同生产队的小伙伴们围炉夜话,听大人讲述聊斋、水浒、三国、封神榜等传奇故事是唯一的娱乐方式。就这样,文学小说在潜移默化下成为了王中林的梦想与期待,他常常四处寻觅各种小人书,并宝贝地收藏在箱子里。共情小说中的爱恨情仇,感受故事里的江湖快意,年少的王中林第一次窥探到山外的世界,心中“走出大山”的愿望更是愈加强烈。

故乡赠予王中林的是文学的羁绊,亦是远行的勇气。高二那年,王中林历尽波折,终于如愿以偿地参军入伍——此刻的他,心怀经纬,放眼天下,博学深思,或是充实自己,或是心怀家国。在部队的日子里,王中林艰难放下文学艺术爱好,怀揣满腔报国热情与决心,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上级布置的艰巨任务。艰苦的军营生活并没有吓到王中林,反而增强他的韧性,磨炼他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这在他日后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开合有度,横竖中正,撇捺神定。

正如钟书夫妇羁旅海外 , 信札之上亦凝满对故土爱之深沉;马尔克斯曾落笔驰骋四海 , 可字句成书仍牵挂美洲的救赎;1976 年,王中林退伍回到故乡,携着足踏江川的壮思,带着明月照人的缱绻,以如火炬般照耀四方的激昂之姿,吹响了进军文学艺术道路的号角。从莘莘学子到育人园丁,从行政文秘到县委大员,文学创作几乎贯穿了王中林整个职业生涯,直到 1988 年。

1988 年,时常小试牛刀进行书画雕刻艺术创作的王中林偶然从杂志上阅读到一篇关于复员军人痴迷根雕艺术的故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业余时间开始尝试进行根雕艺术。苦心人天不负,穿越崇山峻岭、踏尽千岩万壑的王中林,终于寻得并雕刻出第一件作品——《远古的足音》。该作品寓意一万年前生命源头的悲壮与磨难,栩栩如生的剑齿恐龙形态仿佛昨日重现。1992 年月,《远古的足音》获得河南省首届根艺精品展一等奖,次年,获得刘开渠根艺奖。在此之后,王中林的雕刻造诣突飞猛进,陆续创作出根艺造型“山月不解心里事”和树根书法“归心”等作品,并相继在全省以及全国的艺术展会上获奖,其中树根书法“归心”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特等奖。

刻刀无字写春秋,岁月无声成流年

随着根雕艺术创作的进一步深入,王中林对造型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愈发沉浸其中。他由心而发的热爱,正突破贫富的界限,挣脱俗尘的桎梏,引领王中林向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追寻。在热爱的引领下,他不怕与人异,亦不惧与人同,为所痴之事专心致志,不断钻研创新雕刻书法,以期通过刀凿挥洒,让传统的书画艺术从平面中走出,以全新的、多维的立体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给人以独特的视觉艺术享受。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大难至易,大繁若简。书法是东方哲学的精华体现,笔墨不止载字叙事那么浅易,雕刻尤甚。线条本身若是不能还原书法中的锦绣山河,那么通篇的文字将变得毫无意义。“依笔画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不断变化的情绪,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如此才可达到遗貌取神的效果。”王中林说。

除却还原书画雕刻的神态以外,王中林还不懈追求创新型的书画雕刻。为丰富创作灵感,王中林几乎跑遍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走访多座极具文化内涵的场所,同时不断参加省内外各种工艺美术展会。“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参观并拜访了多位雕刻大师的作品,他们的很多观念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王中林说,“但无论大师的作品如何精妙,都难以与我的内心契合。我的心中,正萌生着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它是集绘画、雕塑、镌刻、色彩、装璜以及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创作。”

为了实现集绘画、雕塑、镌刻、色彩、装璜以及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创作,王中林仔细揣摩每一种物品的形态,对各种文学、书画等艺术作品如数家珍。“先有兴趣而后广博,广博而深邃,深邃而后学有所用。” 江山阅尽,波澜纵横,世间歧路无数,艰难无穷行进中,王中林终于创作出形象立体直观、材质肌理丰富、立意构思独特、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尺幅之间,妙趣横生。

为所痴之事专心致志,方有所得。随着创作活动的深入和创作领域的拓宽,王中林逐渐将创作内容从雕刻书法拓展到山水、田园、花卉、人物等,篇幅也由最初的单一尺幅增加至小到尺幅斗方,大到鸿篇巨制。2014 年,为进一步弘扬雕刻艺术,王中林成立了主要从事木质立体雕刻艺术品研发、生产、销售与经营的河南中林雕刻艺术品有限公司。王中林的作品更是获得社会的认可,不仅产品覆盖中国多个省份地区,还从家装行业拓展至行政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等,甚至被国政协礼堂、国家老促会、博物馆以及省市重要场所收录。2015 年,凭借匠心卓越的艺术雕刻作品,王中林创作的雕刻墙画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对外交往的艺术品。

且以寸心报华夏,深耕不缀绘经典

王中林创作的《乡愁》,刀刻雕琢间,是故乡的草木山川,却也形似万里外的壮丽奇绝,寥寥数笔,却是心怀故乡的荡气回肠。下至黄毛小儿,上至耄耋老者,均能在作品中感受到对故乡的一家几邻 , 一巷几乡。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田英章题词:“雕星琢月,鬼刀神笔”;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海题词:“大音稀声”;著名工艺美术家泥猴张看到作品后题词:“铁笔生花”;原大河报总编、著名书法家王继兴题词:“指端刀锋运如神”等,来表达对王中林作品的褒扬之情。

雕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亦是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然而,仅仅依靠手工工艺,雕刻艺术将永远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雕刻需要结合光影、高低等多种手法,来展现具体意象的神态、情感,一件成功的雕刻艺术品是书法、绘画、篆刻的综合版,这样的作品少则数月,多则累年,耗费大量的精力与人力,这也是雕刻行业始终发展不起来的原因。”王中林感慨道。

因此,让独一无二的手工雕刻作品实现流水线制作模式,让雕刻行业发展提速,让雕刻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甚至成为日常的生活用品,就成为了神威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协雕塑艺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王中林肩上的重任。唯有用创新赋予文化以新生,才可以让华夏文化历久弥新且熠熠生辉。王中林深知这一点,肩负起雕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重任,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深刻理解的前提下,带领团队历经两年深入研究,终于发掘机器雕刻之法。从机器扫描、3D 打印再到成品制作,机器可完美还原手工作品各项细节,使得每一件艺术作品宛如天成,活灵活现,大大降低了雕刻艺术门槛,真正实现了雕刻艺术作品走进千家万户,为雕刻文化长河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源泉。

书法勾连,是古代名仕的风流姿态;风景婉转,是时光洪波的潋滟光影;建筑恢弘,是岁月长河的恢弘气度。如今,王中林已铸就雕刻和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未来,王中林将以更博大的胸怀,积极广泛地融合新思想,促使雕刻艺术在古老的华夏文明底蕴里开出愈加明媚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