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概览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admin 2024-04-09 10:21:33
浏览

摘要:中国律师事务所是中国律师进行法律服务活动的工作机构。截至2018 年底,中国各省市县共有超过3万家律师事务所,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四个城市。对标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较为迅速。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向好和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律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4 年的3,559.8 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5,0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9%。

中国律师事务所是中国律师进行法律服务活动的工作机构。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有三点:有专属的名称、住所和章程,拥有10 万元及以上的资产,拥有3 名及以上符合律师法规定的律师。

截至2018 年底,中国各省市县共有超过3 万家律师事务所,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四个城市。四地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特点不一:①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权力中心拥有雄厚的司法行政资源和丰富的国有企业资源,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多数央企的总部均坐落于北京,于是北京的法律服务市场十分活跃,大量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创立于北京,如金杜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②上海。在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众多大型跨国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这些企业的设立促进了上海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上海涌现出数家行业头部的律师事务所,如方达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③深圳。得益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以及地处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大量科技创新行业企业落户深圳,如腾讯、大疆。不同于北京、上海专注于传统法律业务,深圳主要开展创新法律服务,如私募股权投资法律服务;④香港。相比较内地对外资律所不得直接从事诉讼法律服务的严格限制,香港允许世界各国律师在香港执业并处理本地法律相关业务,因此外资律所通过在香港地区设立办事处辐射中国市场。此外,由于香港浓厚的金融氛围和活跃的证券市场交易,市场对于金融法律服务需求较多,中国大型律师事务所也均在香港设立分所。

中国律师事务所提供的业务分为两类,非诉讼业务和诉讼业务(图 2-1)。非诉讼业务无需通过国家审判机关解决争议,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为公司提供的专项法律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顾问服务;①专项法律服务包括证券发行、收购与兼并、私募股权投资、知识产权、合规、税务、破产重组。若经济处于上行阶段,证券发行、收购与兼并、私募股权投资等跟经济发展高度关联的领域,其业务需求快速增加;若经济处于下行阶段,破产重组业务数量则快速上升。此外,伴随国家产权保护意识和企业合规性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海关进出口、合规类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②法律咨询服务包括为当事人所涉法律纠纷提供解决方案、撰写诉讼文书和出具律师函。如律师事务所对部分自媒体或个人在网络等公开渠道对知名人物进行辱骂、编造及传播谣言并造成名誉损伤等行为出具律师函,可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③法律顾问服务主要包括商务资信调查、见证、公证、代理合同、法律调解等。如法律顾问为夫妻提供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前协议拟定服务,减少潜在争议的发生。伴随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国法治社会的持续建设,法律顾问服务业务量将不断增长。

诉讼业务需通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解决争议,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①刑事诉讼主要针对犯罪嫌疑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等刑事犯罪行为,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被追诉者刑事责任;②民事诉讼主要针对涉及劳动法、婚姻法、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等法律的民事纠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均有权提起诉讼且互有反诉权;③行政诉讼主要针对公民向人民法院起诉国家行政机关和组织所实施的某项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力的行政纠纷,行政主体无起诉权和反诉权。相比较非诉讼业务已成为海外发达国家律师事务所的主要盈利来源,中国律师事务所的非诉讼业务量远远少于诉讼业务量,截至2018 年底,中国律师事务所处理的诉讼案件达到497.8 万件,非诉讼案件为105.8 万件,非诉讼业务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起步较晚,经历了国办律师事务所到合作律师事务所,再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与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转变,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06-1982 年)

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至1906 年,清朝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主持修订第一部以法典形式确立的律师制度《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对律师资格审查、注册登记进行管理,律师事务所行业发展进入萌芽阶段。1945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国首部《律师法》和《律师法实施细则》,奠定了国民政府时期律师制度的基础。1949 年,伴随新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建立,中国开始完善律师制度,重新明确中国律师的性质、职责、组织的内容。截至1957 年,中国共有律师协会19 个,法律顾问处817 个,专兼职律师3,000 人。

法律顾问处是律师事务所的前身。但于1958 年,中国各地的法律顾问处被撤销。直到1979 年,中国重建司法部的同时,律师制度和律师组织建设得以恢复,198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的通过,为中国律师事务所的正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83-1991 年)

1983 年,由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民事、经济法律服务需求,深圳市蛇口区律师事务所由此成立,标志着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发展正式起步。1987 年,中国各地的法律顾问处被司法部正式更名为律师事务所。当时的律师事务所均为国资背景,由国家拨编、拨款,律师队伍普遍缺乏自主性。1988 年,司法部在各省市自治区开始试点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该类律师事务所在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时,律师脱离公职、自愿组合,极大调动了律师队伍积极性。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2 年至今)

1992 年,中国确立重点发展一批经济开发区,各类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进驻开发区,律师事务所开始快速发展。同时,司法部发布《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方案》,借鉴海外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将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转变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同年,北京市批准设立了6 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包括金杜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海问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1998 年,新的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出现,中国第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王海云律师事务所在长春成立。此后,拥有丰富法律服务经验的律师精英人才纷纷效仿选择开办个人律师事务所。2001 年,以中国加入WTO 为契机,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外资律师事务所布局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2008年,修订后的律师法正式实行,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可改制成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普通合伙制下,合伙人需承担律师事务所的无限连带责任,规模一旦扩大,管理难度上升,合伙人承担的风险就相应增加。而特殊普通合伙制则免除了合伙人的无限连带责任,该模式进一步鼓励律师事务所向规模化发展。

第四阶段:行业细分

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市场规模

对标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较为迅速。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向好和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律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4 年的3,559.8 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0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9%。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四点因素驱动:

① 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企业数量增加,法律服务需求增多;

② 公民、企业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服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③ 律师事务所朝公司化组织结构运作发展,运营效率快速提升;

④ 互联网+助力律师事务所快速发展。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仍然处于扩张状态,以6.1%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并于2023 年达到6,772.7 亿元市场规模(图 2-4)。

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市场参与者数量众多,竞争十分激烈。根据律师数量可以将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划分为三个梯队(图 7-1)。根据2018 年司法部发布的数据划分,律师数量在100 人及以上的律师事务所为第一梯队,共有260 家,占比为0.9%;律师数量在30 至100 人的律师事务所为第二梯队,共有1,770 家,占比为6.0%;律师数量在30 人以下的律师事务所为第三梯队,共有28,300 家,占比为93.1%。

第一梯队主要为全国性大型律师事务所和区域性大型律师事务所。①全国性大型律师事务所。如金杜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多数全国性大型律师事务所通过在各地开设分所或并购专业化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方式布局多业务发展,且经过多年的成熟运营,人才培养体系和利润分配体制较为完善,优秀人才持续加入,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竞争优势较强。②区域性大型律师事务所。如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陕西稼轩律师事务所、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多数区域性律师事务所通常以诉讼业务为主,以非诉讼业务为辅,拥有丰富的地域人脉资源,同时与当地的政府机关和企业维系了良好的社会关系,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该区域的法律服务市场难度较高。

第二梯队为中型律师事务所,多数为精品所。相对于大型律师事务所,精品所律师事务所专注于特定的业务领域,通常在该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壁垒。如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深耕婚姻家事业务领域,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深耕交通事故业务领域、天津洪文律师事务所深耕劳动争议业务领域。第三梯队为小型律师事务所,其中存在部分个人律师事务所。小型律师事务所的绝对数量最多,采用提成制,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创立人通常为拥有多年律师事务所经验的合伙人,拥有较强的市场开拓经验。

未来,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将更为激烈,大型律师事务所会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并购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拓展业务条线,进一步扩大规模。而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会继续深耕特定领域,实现法律业务精品化和服务差异化。

中国律师事务所行业企业分析

1. 君合律师事务所

【企业简介】

1989 年,君合律师事务所创立于北京,成为中国发展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君合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境内外拥有12 个办公室和800 人的专业团队。事务所业务覆盖包括外商投资、兼并与收购、证券发行、金融与银行等20 个业务领域,曾多次荣获“年度卓越综合实力律所(中国所)”、“年度最具创新力中国律师事务所”、“年度最佳雇主”等奖项。

【竞争优势】

(1) 布局全球

在中国,君合律师事务所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广州、大连、海口、天津、青岛合成都建立分所,网络覆盖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政治中心。在国际上,君合律师事务所在纽约、硅谷这两个金融和高科技产业中心设立了办公室。同时,得益于君合律师事务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成为Lex Mundi 和Multilaw 国际领先的律师协作组织中唯一的中国成员,与前沿外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的跨境法律服务。

(2) 规模化多业务发展,深耕细分市场

君合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战略突显其向“综合性大所”迈进的坚定步伐,通过明确其定位和业务领域的划分,不仅巩固了其在外商投资领域的传统优势,而且在其他法律服务领域亦实现了显著加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君合律师事务所着眼于那些虽然规模不大但综合效益显著的业务领域,这些领域往往未被其他律师事务所广泛涉足,却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案件和合规服务需求。如在2018年,君合律师事务所特别注重开发国际贸易业务中的海关业务,这一战略选择恰逢《海关法》的重大修订窗口期。这次《海关法》的修订为相关法律服务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君合律师事务所通过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的服务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其业务范围,也展现了其在适应市场变化、把握行业机遇方面的敏锐洞察力和领导力。

2. 天同律师事务所

【企业简介】

天同律师事务所是行业领先的高端民商事诉讼法律服务提供者,擅长处理最高法院及高级法院的二审和再审民商事案件,其客户主要为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大型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如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国泰君安、东方资产、中化集团、五矿集团。天同律师事务所分别在多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设立的地点成立了分所,包括深圳、南京、沈阳、郑州、重庆、西安等城市。天同律师事务所曾被评为2004 年度“北京市优秀律师事务所”。

【竞争优势】

(1) 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天同律师事务所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律所管理中。如天同律师事务所采用诉讼可视化、模拟法庭等工具提高胜诉率,搭建案例大数据库将历史案例进行标签化分类,总结分析同一类案件的通用审判方法。此外,天同律师事务所组建了无讼团队,先后推出了无讼名片、无讼阅读、无讼案例、无讼学院等产品,搭建法律人的垂直社交交流平台,为各律师事务所和年轻律师提供律所管理和诉讼技巧的法律培训。

(2) 法律专业能力强

天同律师事务所代理的案件曾多次成为指导全国审判工作的案例,被刊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指导》、《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工作指导与参考》。此外,2018 年法律出版社专门出版了《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案例精选》书籍,为中国律师事务所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样本。

3. 汉坤律师事务所

【企业简介】

汉坤律师事务所于2004 年在北京成立,专注于私募股权、兼并和收购、境内外证券发行与上市、投资基金/资产管理领域,拥有400 名专业律师,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北京四地。汉坤律师均为优秀法学院毕业生,且拥有丰富的投融资法律服务经验。汉坤律师事务所于2017 年加入国际律所联盟World Service Group,与领先的外资律师事务所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布局全球法律市场奠定基础。汉坤律师事务所曾多次被评为亚太区顶级中国律所。

【竞争优势】

(1) 法律服务精品化

不同于君合律师事务所等综合性律师事务所追求规模化多业务发展,汉坤律师事务所主要专注于私募基金投资和相关投融资业务,成为精品化法律服务提供商。服务对象以外资企业、基金客户和高成长性创业公司为主。尤其是高成长性创业公司,汉坤律师事务所通常从天使轮投资开始提供法律服务,经过A 轮、B 轮等轮次投资,一直服务到该企业到上市,业务的延续性使得汉坤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日益增高。

(2) 福利待遇优厚

汉坤律师事务所是第一家将法律助理的月工资提升至两万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极大地缩小了与外资律师事务所薪水的差距,在法律人才市场上极具竞争优势。汉坤律师事务所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法学院毕业生,加大了人才壁垒,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